《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对农机节粮减损提出新要求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节粮减损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基本建立,常态长效治理机制基本健全,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方案强调,要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一是推进农业节约用种。完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选育节种宜机品种。加大先进适用精量播种机等研发推广力度。集成推广水稻工厂化集中育秧、玉米单粒精播、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以及种肥同播等关键技术。二是减少田间地头收获损耗。着力推进粮食精细收获,强化农机、农艺、品种集成配套,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制定修订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机收减损技术指导规范,引导农户适时择机收获。鼓励地方提升应急抢种抢收装备和应急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将农机手培训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三是改善粮食产后烘干条件。将粮食烘干成套设施装备纳入农机新产品补贴试点范围,提升烘干能力。鼓励产粮大县推进环保烘干设施应用,加大绿色热源烘干设备推广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等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烘干用地用电统一按农用标准管理。四是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支撑。推动气吸排种、低损喂入、高效清选、作业监测等播种收获环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地形匹配技术,研发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模式配套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抓好关键零部件精密制造,减少丘陵山区粮食机械收获损耗。加强对倒伏等受灾作物收获机械的研发。引导企业开展粮食高效低损收获机械攻关,优化割台、脱粒、分离、清选能力。研发移动式烘干设备,加快试验验证。  

2021-09-22

查看详情

湖北打通“最后一公里”,为秋收提速增效

粮安天下。眼下,正是秋粮收获关键时期,遭遇持续连阴雨天气后,如何减少粮食损失,让秋粮丰收到手?湖北各地有哪些应对之策?今年在疫情和汛情双重影响下,湖北农业农村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稻谷不落地,把损失降到最低   秋收时节,在荆州监利市尺八镇老江河村的一块虾稻田里,农机手周大元正驾驶着收割机抢收水稻。前期持续的阴雨天气,使田里的水稻发生倒伏,这位有着20多年收割经验的老把式遇到了难题。“今年有蛮多倒伏,有稻飞虱搞的,再就是风雨压的。”周大元说。   人工收割水稻在割、捆、运、碾、储五个环节综合损失率达10%。为了进一步减少粮食机械化收获损失,湖北省农业农村部门邀请科研院校和农业生产一线专家,深入田间为农机手、农民讲解机械化减损收获技术。在稻田里,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张国忠给老周手把手演示。 稻谷住进“桑拿房”,品质提高   装满一车6000斤的湿稻谷后,拖拉机手杜光山要把它们送到两公里外的监利市尚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烘烤车间烘干,杜光山说:“以前收了稻谷就放到公路上晒,一个不安全,再就是来往的汽车把稻谷都碾碎了,现在有了这个烘干机,我就送到这里来了。”   像杜光山一样,如今监利市很多种粮农民都将刚抢收的稻谷直接送到粮食加工企业或合作社,稻谷不落地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监利市尚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烘干车间里,11台大型烘干机正在开足马力烘干湿稻谷。联合社理事长欧阳斌告诉记者,前期的阴雨天,农户没有地方晒粮,合作社的烘干设备都不能停,“为了把农户的粮食抢晴天烘干,我们晚上加班一直到凌晨三、四点,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今年,监利市已组织发展了80多家有粮食烘干加工能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尚禾是其中规模较大的一家。理事长欧阳斌说:“只要农户的粮食来,我们都可以进行烘干。我们以每斤1.1元到1.15元之间的价格收购农民的湿稻谷,烘干后再卖给中储粮,这样,农户种粮没有损失,比卖粮还要高。没有烘干厂,农户的损失就大了。”  

2021-08-18

查看详情
< 123456 > 跳转到